這輪多頭市場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,大眾注意力的轉換實在太快了,前腳還是BTC生態文藝復興呢,散戶們發現符文沒什麼搞頭之後,聽說5月14日OpenAI要開發布會,立即押注OpenAI最新的柴犬幣2025發表會可以掀起新的AI熱,不單單是散戶fomo AI,最近在一級市場,最火熱的賽道也是AI。
AI賽道在今年一共產生了44筆融資,主要集中在3月至4月。三月投資機構在AI專案上的投資達到了一億美元,佔整個web3融資金額的10%,四月的融資數量持續上升。這與三月AI板塊爆發密不可分,在這段時間,VC們會敏銳地抓住有價值和潛力的項目,為下一輪AI的爆發做好準備。
前幾天我也是熬夜看完了OpenAI最新的發布會,很多人預期的GPT5並沒有發布,這次發布會推出的比特幣是GPT4的進階版本:GPT4o,主要升級的點在於你可以跟4o進行視訊聊天,它可以跟用戶即時互動。在我看來這個迭代版本的進步是非常大,它新增了人類和AI的交互方式,然而,加密市場的AI賽道似乎並不滿意,WLD當天直接暴跌15%,其他AI項目也表現拉跨,有羣友就訴苦說7U買的WLD就等這發布會呢,問這情況還能不能解套? AI還有沒有機會?
先說一個大結論,AI賽道還有機會!其次,關於WLD,在2月那輪爆拉的時候我就給出過判斷,它是MEME性質的AI項目,9U的時候我說它可能會衝破10U,但是9U我就已經清倉。經過交流,我認為很多朋友依然fomo WLD的原因可能在於並沒有搞清楚AI賽道的分類和邏輯,一聽AI就覺得很高大上,一隻狗狗幣多少臺幣?不太可能像MEME一樣一波流暴漲暴跌。其實不然,今天我們主要來給大家捋一捋AI賽道下麵的子分類,以及賽道邏輯,純粹的乾貨,建議點讚收藏轉發。
第一類:MEME類
代表項目:Worldcoin
為什麼WLD是MEME呢?詳細的分析可以直接看這篇文章,簡單來說,WLD這個項目本身和AI的聯繫僅僅在於它是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創辦的另一個項目,這就好比特斯拉和SpaceX的關係,認為WLD屬於AI賽道約等於認為特斯拉屬於航太賽道,這應該很好理解吧。
為什麼不推薦買它?
首先你不是AI賽道,你掛羊頭賣狗肉遲早會崩,其次,作為MEME,人們買它其實相當於買了奧特曼幣,我認為你奧特曼搞的ChatGPT牛逼,所以我買奧特曼幣。這個行為和最近川普的川普幣代號TRUMP幣被買得瘋漲一樣,但是人家TRUMP是正兒八經的MEME幣,沒有鎖倉,籌碼分散。但是你WLD機構持有大量的籌碼,未來的拋壓散戶可喫不消。
目前拋壓應該產生了不小的威力了,鏈上數據顯示,WLD每天發放給運營商的贈款都被運營商立刻拋掉,這部分拋壓使得WLD每天貶值0.6%。然而這隻是開胃小菜,兩個月後,WLD機構輪開始解鎖,每天釋放的代幣量佔總量的3%,惡性通膨的發生幾乎是板上釘釘了。
結論是,MEME類AI隻能當MEME炒,觀察籌碼分佈,緊盯熱點事件,賺到一波就跑,千萬別有信仰,幣安倒閉如果你還想炒WLD,或者你需要解套,記得關注將於5月29日至31日舉行GenAI 高峯會,這可能是個機會。
第二類:計算類
代表專案:RNDR
首先AI的訓練和結果輸出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、電力以及網路資源,而晶片的效能又是決定效率和能耗的關鍵,AI上下遊中的絕大部分業務都被AMD、臺積電、微軟這些Web2公司包圓了。但是目前算力壟斷非常明顯,高性能GPU一卡難求,並且由於地緣政治等原因,導致算力在地理上的分佈也呈現集中。
對於算力的需求使得去中心化計算成功變成AI+區塊鏈的前線陣地,這一板塊的項目眾多,我列舉一些大家可以關注:RNDR、IO、ASK、NOS等等。
計算類AI是目前在加密市值中最實在的AI類項目,它既有實際的需求,也有令人充滿信心的敘事,雖然需求並不穩定,且隨時可能被Web2公司搶走市場,但是這個泡沫是一定可以吹起來的,長線AI賽道標的,持有這類項目是最穩當的。
第三類:資料類
代幣項目:GRASS
我們都知道,數據是AI的食物,想訓練出一個優秀的AI,海量的數據投餵是必不可少的,但是數據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容易收集,因為用於機器學習的數據來源又廣又雜還很細,你隨便寫個爬蟲是沒辦法對分散在各處的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的,所以,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是一個勞力密集的業務。就像各家網路平臺的審核一樣,光靠程式自動審核是搞不定的,需要大量的人工審核,還有大量的標註員來輔助審核程序不斷的進化。
那麼說到網路上的勞力密集業務,區塊鏈的代幣經濟是非常適合與之結合的,就很像之前東南亞的鏈遊公會,目前在做這個數據採集、處理分包業務的web3項目主要有:Grass、PublicAI這兩家,都沒發幣,Grass可以零擼(當黑奴)
Web3資料類AI聽起來很可靠,但是要知道機器學習和AI的訓練技術也在不斷進步,如果哪天給AI投餵資料不需要提前進行結構化預處理了,那麼這個子賽道的需求也就蕩然無存了。不過同理,有沒有需求散戶是感知不到的,這依然是個不錯的故事,有能力吹出不小的泡沫。
第四類:Depin類
代表項目:AR
AI上下遊中有個最重要的剛需就是能耗,據說OpenAI訓練GPT-6的時候,把微軟的電網都搞崩了。那麼未來或許會有depin計畫立誌解決全球電力的協作和價值儲存,這是一個暢想。實實在在的AI+Depin的項目主要還是存儲,這個算是老生常談了,數據需要存儲,也沒什麼好講的,值得關注的還是那麼幾個頭部項目,但是我認為在架構層麵,AR和ICP可能會更有機會,具體技術細節這裡就不展開了。
第五類:AI Agent
代表項目:OLAS、FET
AI Agent譯為AI代理,我們可以理解為AI機器人,它可以在不同的場景幫助用戶自動的去執行特定任務,例如在鏈上你部署一個交易機器人,它可以根據你設定的參數自動的去交易。這個子賽道更為小眾,也很偏向之前一直討論的意圖賽道。這個賽道的邏輯也很簡單,透過AI的輔助,大幅降低使用者參與鏈上互動的學習門檻。這是web3未來被大規模採用的關鍵一步,它也可以直接吸收最前線AI的更新成果,為己所用。這個賽道的需求是穩定的,但是如何實現落地,還需要時間去檢驗,目前大眾關注度不高,還沒有被炒熱,我比較看好。
最後總結一下:
看完Web3 AI賽道的分類與敘事邏輯,我們會發現AI是個非常多元的敘事,似乎哪個賽道都可以沾點邊,事實確實如此,但目前市場關注的核心還是在於計算、數據與儲存這些上遊板塊,這個我稱為web3 真AI,其他的暫時隻能算偽AI。
理想情況下,隨著AI技術的不斷落地,AI作為應用層的這些下遊板塊也會逐漸轉變為真AI,同時大概率再次復刻AI浪潮。
比較糟糕的情況則是,web2蠶食了目前溢出至web3的AI需求,這些AI項目回到空中樓閣的狀態,如果比特幣表現強勢,那麼這個泡沫也會存續,但是如果大盤表現欠佳,那麼AI的跌幅可能更狠。
因此想持有AI標的的投資人一定要把握好三點:
1.是觀察AI賽道是否還有需求從web2溢出到web3;
2.高風險高報酬選擇偽AI項目,低風險低報酬選擇真AI項目;
3.放棄幻想,盯緊大盤的整體走勢,AI壓根沒有走出獨立行情的能力。
以上就是我對AI賽道的思考,希望可以幫到大家。